找到相关内容89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破除邪说论(二)

    无罪具十力佛陀,尔时宣说胜等持,三有众生如梦境,于此不生亦不灭。”萧先生经常都会说这个是断见,那个是常见,而他所据以做出判断标准又往往与佛经大相径庭。故我特别想请教先生的是:你所谓的常见是以什么作为...   以自己的判断标准为准绳去衡量别人的实际证悟水平,这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因众多的佛教经论中都曾指出过,别说大成就者了,即就是显现上的一个普通人,他种种外显作为的本质也非我们言谈思量的对境。《...

    索达吉 堪布

    |索达吉|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310031354.html
  • 醒梦辩论歌·幻乐众音讲记(5)

    统统都是无欺显现的,以缘起律丝毫不差地在显现在运行。这就是《辨中边论》讲到的虚妄分别有。   所以,所谓真,就是以六根识作为判断标准,也就是以根识为量,这时在心识前无欺显现了,醒和梦都是这样。这是什么...

    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

    |醒梦辩论歌|唯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7053133044.html
  • 《门论》讲记之九

    圣教量。“故应依此思求决定”,就是说要依现量、圣言量为标准来思维判定。是不是神泰法师自作多情?也不见得是,到底这说法是从谁那儿来的,现在已无可考据。其实呢,陈那论师这个判断标准是根本就没有法子操作的:因为胜论有胜论的圣言量,声论有声论的圣言量,怎么判断?陈那论师为什么要说这个标准?因为古因明师说“如杀迟棋,后下为胜”,陈那论师不同意这个说法,人家就要问,这个标准不行的话,那么该依什么标准判断呢?陈...

    刚晓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2438254.html
  • 从悔过观看佛教文化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中就将“举事无悔”视为“大儒”的标准之一。当然,除此之外,在先秦时期,还有从另一意义上标举“无悔”者。这就是:行为主体,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和正当的,按当时的道德价值判断...悔”的原始义项,当为“灾祸”与“悔恨”二义。  印证以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卦爻辞,“悔”是判断休咎的重要词语。高亨先生《周易古经通说》(注:见《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六篇,专有...

    刘振东/吴海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4240767.html
  • 法眼、“目前”和“隔”与“不隔”

    隔”与“不隔”的词语,显得颇为突兀,为什么他会选择这个“隔”字来作为写景好坏的判断标准呢?我以为,对此一问题作追根寻源的探究,于把握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是极其必要的。以上,我已经尝试着从法眼一系“一切见成...“隔碍”二字,“光明处处透”是一个直观,无法对之作出解释,而法眼却刻意要问“作么生”,显然是有意设圈套,所以后人判断他“拟隔碍”,而宝资以“东畔打罗声”答之,没有落入圈套。后一问,重点在“竹来眼里,眼...

    张节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4240847.html
  • 佛教与世学(一)

    要件,以犯罪行为人行为当时的故意、过失来作为量刑的判断标准;佛教也是非常重视心意犯罪的轻重,故每一条戒相之中皆有开、遮、持、犯的分别,犯同一条戒,因动机、方法、结果等的不同,导致犯罪的轻重与忏悔的方式...自己事事如意,逢凶化吉。有的人坚持择偶要配八字,有的人讲究置产要看风水,有的人甚至事事求神问卜,不做理性的判断。迷信的行为,导源于自信心的缺乏,有时反而因此错失良机或歪曲事实,葬送了一生的幸福。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241091.html
  • 赵州禅的特色

    ,雍正皇帝专门为赵州和尚的语录写了一篇序文,认为赵州和尚是达摩以来、六祖以下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见地非常透彻的大禅师。当然我们不一定要以雍正皇帝的“金口玉言”作为判断标准,但是,我们都知道,雍正皇帝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5341848.html
  • 阿姜查:宁静的森林水池(一)

    如同痴人捕影,而失其实。你不需要读太多书。如果你依教奉行的话,你便会亲身体验到“法”,除了听闻与文字之外,必定还有其他的。只须跟自己对话,审视你自己的心。如果你斩断这个思考的心,你将会有个真正的判断标准。否则的话,你的领悟将无法深入地彻见。如此地修行,其他的自然会追随而来。  佛教心理学  有一天,一位知名的佛教形而上学的女讲师来拜访阿姜 查。这位女士定期在曼谷讲授阿毗达摩(论藏)和复杂的佛教...

    阿姜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1342072.html
  • 慈悲的法流

    派别意识到底要把我们带到那儿去啊?把我们远远地带离了“法”。 对于“法”的判断标准应该是:“我的心是否越来越清净呢?”遵循特殊的仪式、仪规或宗教典礼并没有错,去清真寺或寺庙也没有错。但是一个人应该...分享”说起不来也是五戒的一部份。 五戒在过去是必要的,现在也是;五戒是法的基本要件,一直到未来也都将是必要的,是法的基本要件,衡量一个人是否如法标准,就看他是否过着守五戒的生活。为什么要守五戒呢?...

    葛印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5643164.html
  • 当代台湾如来藏思想的诤议与回应──印顺之后的如来藏学诤议之评议(2)

    当前国际上的专业佛学研究所是将印度佛学、中国佛学与西藏佛学平行地列为三个研究分组的当代世界佛教研究的事实。又,蔡氏此处所列出的经典,也看不出如此抉择的判断标准,列法十分粗疏,尤其是不包含任何一篇中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444488.html